欢迎来到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官网
当前位置:
产业基地
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制伞行业发展情况
时间:2016-09-01 14:47 来源: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第一部分:三都镇概况

        首先,借此机会,我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三都镇的基本情况。三都镇位于建德市东部,东邻兰溪,南接浦江,北靠桐庐。全镇区域面积200平方公里,辖19个行政村、1个居委会, 2.6万人口。2011年,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3.8亿元,工业总产值20.45亿元,农业总产值3.35亿元,实现财政总收入1986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8461元。主要有三大特点:

(一)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。三都镇地处“杭州——富春江——新安江——千岛湖——黄山”黄金旅游线中段,富春江、新安江、兰江三江交汇处,公路四通八达,水路可直达上海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旅游景观,近年来分别创建了全国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镇。

(二)效益农业快速发展。主要有“两水一花一果”(水果、水产、西红花、香榧)。水果以柑桔为主,总面积达3万亩,年产量达6万吨,素有“黄岩蜜桔甲天下,三都蜜桔胜黄岩”之美誉。水产有珍珠蚌、河蟹和各种有机鱼、有机虾,总水面3500亩;西红花3300亩,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,“根发”牌西红花商标获杭州市著名商标。香榧基地1.34万亩,“大库湾”香榧连续五年获省农博会优质奖。

(三)块状经济不断壮大。三都镇是建德市“环三江口”经济发展圈中的重镇,以 “工业兴镇”为发展战略。工业经济总量小,增幅快。产业以伞业和服装、家纺业为主导,涉及化工、塑料、铸造、五金、水晶工艺等行业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第二部分:伞业发展状况

(一)三都制伞业的过去

          70年代中期,三都镇松口码头有了一家社办企业三都伞架厂,三都制伞业的初始产品是以伞架,80年代,企业扩大规模成立了镇集体企业三都镇制伞总厂,生意红红火火,并被评为杭州市AA级企业。该厂具有经营意识的员工在外销与客户接触中,感觉到了赚钱的机会,于是纷纷辞职,有的在家里买了几台冲床,招了几个职工,开始生产伞架并销售到义乌、上虞等地。有的自己到义乌设点,专门收购三都没有销路的伞架,并负责销售,且尝到了甜头,当时的伞架成本高,但利润也高,一把伞架可以赚到一元多。
正因为赚钱容易,并且伞架的制作工艺并不难,所以很快便像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,有些企业索性把简单配件工序分给实力小的家庭作坊完成,自己主要是制作工艺比较难把握的部件,从而形成了伞架、配件企业两大生产类型。

         三都的伞架主要销售义乌、上虞和萧山等地。当时,义乌、上虞也有较大的伞架生产企业,三都的伞架很难打入他们的市场,但靠着三都人特有耐力和精明以及产品价格低(劳动力工价低,都是附近的农民)等优势,很快形成了优势,攻入义乌、上虞等市场,成为这些地方的伞厂的伞架供应商,在伞架市场有了一席之地。

        三都的百姓也从中得到了实惠,从前,三都的农民主要靠种植桔柑,但近几年桔子的行情不佳,种植收入逐渐下降,三都附近的妇女基本加入到制伞大军中,正常情况下,年工资收入能达1.5万元左右。可想而知,三都的伞业不仅为国家增加了税收,也创造了不错的社会效益。

(二)三都制伞业的今天

         20111年,全镇共有伞架生产企业47家,配件生产企业53家,成品伞企业2家,从业人员1200余人(其中外地聘用的约550人),年产成品伞500万把、伞架1.8亿把,其中伞架产量占全国60%的中低档伞架市场,年创产值6.8亿元,创利600多万元,新增劳务收入1000多万。

        看似简单的小小一把伞,其加工工艺包含了原材料处理、制骨架、伞面料、涂层、印花、烘干、裁面料、缝伞、组装、品检、包装出厂几十道工序和其中80多道小的工序。所有工序均系手工制作,且分工精细,专业化程度高。制伞的原材料选用也非常考究,伞架采用优质钢材、塑料配件,伞面采用多种优质面料。产品不仅时尚美观、经久耐用、携带方便,还可防紫外线,深受消费者青睐。

        而三都伞的销售形式几乎是委托加工,中介代理,贴牌销售。由客户提供伞样,规定质量要求,生产点按单生产,加贴客户指定商标,再由经纪人或代理公司转手销售。

(三)三都制伞业的未来 

       三都制伞业能够在经历40多年的兴衰沉浮后坚持至今,就充分说明它具有强盛的产业生命力。而这种生命力是由其丰富的产品内涵和特定的市场需求所决定的。首先,在制伞业的初始阶段,伞具作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,为制伞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。而产品用途多样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,使伞市的地域空间和消费群体快速扩充,加快了三都伞走出浙江、走出国门的步伐。其次,制伞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,80多道工序全部是手工制作,且分工精细、专业化程度高。以三都目前的产量计算,可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多人,年创劳务收入1000多万元。所以,农村为制伞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片生存发展的沃土。三是制伞工艺中的80多道工艺均需娴熟的手工技能,三都制伞业40多年的发展历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制伞技术工人和管理、营销能人,这是三都制伞业最宝贵的人力资源,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。四是纯手工制作的产业特色,使制伞业对场地、设备、资金没有太高的要求,适合于分散生产、分工协作、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,这是其它制造业所不具备的发展优势。五是传统工艺技术与时尚消费理念的有机嫁接,自然资源、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有机整合,工业化、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有机联动,赋予了三都制伞业“传统特色”的产业时代内涵,产业发展“内存”充裕。

 (四)三都伞业的瓶颈

      三都制伞业基础坚实、需求可观,且产品颇具特色竞争优势,发展前景广阔。但是,三都制伞业的发展历史决定了产业的传统色彩浓厚、小农经济意识浓于市场经济意识。要实现传统产业与市场经济的完全对接,三都制伞业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:

1、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不高。三都目前无论是成品伞还是伞架的生产单位,仍是沿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方式,大多数不具法人主体地位和一般纳税人资格。这种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与市场经济规律背道而驰,势必引发一系列问题、矛盾和弊端。一是各自为阵,缺乏统一的协调组织管理和行业自律。业内恶性竞争日趋激烈,产品价格不升反降,导致技术人才外流从事其它行业、中青年劳动力不愿意学艺制伞。各加工点之间互相封锁技术、市场等信息,甚至互挖墙脚,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和最基本的产业协作和联合。二是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。由于缺乏正确的组织、引导和扶持,三都制伞业在生产规模上并没有突破性进展。三都传统的制伞技术、人才、市场等资源反倒被上虞等地应用得淋漓尽致。2011年,三都年产成品伞500万把,年产量最大的成品伞生产点的生产量也就200万把。而杭州天堂伞业公司一家就年产3000多万把,全部自营出口。三是财政税收和企业效益流失严重。三都成品伞生产点因为不具备法人资格和一般纳税人资格,不能申报自营出口权,甚至不能签订产品供销合同,产品内销、出口全部依赖经纪人和代理公司,需要多个中间环节,无法掌握出口主动权,产品销售价格也就由经纪人和代理公司说了算,产品出口的外汇和税收流入了代理公司所在地,生产点也就无法享受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,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多重损失。

2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,品牌支撑缺失。三都伞架、成品伞几乎全部是按客商提供的货样按单生产,照葫芦画瓢,缺乏自行设计能力,更谈不上产品开发。与业内同类产品比较,质量仍略逊一筹。产品缺乏地方特色、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,做工欠精细、简洁。因产品质量而退货的事件时有发生。尤为严重的是,三都伞大部分都是贴牌生产,产品及其包装上,不仅没有自己的生产地址、联系方式,有自己商标也只有3家企业。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在使用了三都伞以后,却不知道是谁生产的。在市场经济舞台上,三都的制伞人成了地地道道的“替身演员”,品牌效应无从谈起。通过调研,我们注意到,贴牌生产的实质就是制伞企业和经销商通过品牌经营,利用三都的产品特色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、原材料资源,扩大市场份额,获取丰厚回报。
3、产业效益不理想。委托加工,中介代理,贴牌生产的生产经营模式,使三都成品伞的交易处于典型的卖方市场,利润空间少得可怜,平均利润伞架每把1角,成品伞仅1~0.5元/把。从而,从业积极性不高,扩大再生产能力十分有限,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三部分:伞业发展设想

       三都制伞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,已成为一项传统特色产业,更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宝贵产业资源。若不正视它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,这一传统产业有可能逐渐萎缩,乃至自生自灭。只有行业成员、各级政府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,运用市场经济规律,科学化解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才能开创三都制伞业小产品、大市场、大产业的辉煌未来。为此,我们着手于以下措施的实施:

1、建立健全行业机构,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。引导、组织现有生产点联合组建产权清晰、权责明确、政企分开、管理科学产业化公司,下设加工厂(点)。公司和加工厂(点)之间建立起一种利益均沾,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。公司负责产品开发、市场开发、产品营销、资本经营、产品质量检验等经营管理业务。各加工厂(点)在分散生产、分工协作的基础上,按照公司统一产品商标,统一产品包装,统一产品质量标准,统一产品工艺设计,统一对外签订订单,统一调剂生产业务、统一技术培训的要求组织生产,实现小企业大协作。发挥行业协会作用,监督企业经营管理,遏制行业恶性竞争,维护产业秩序,维护协会成员的合法权益。整合产品资源,建设三都传统特色产品生产交易市场,打造产业集群、资本集聚平台,逐渐步入以产品促市场,以市场促贸易,以贸易促生产,以生产促产业的发展轨道。

  2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着力打造品牌效应。公司注册和使用统一商标后,加大工艺设计、国际经济与贸易、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。根据市场需求,自行设计开发地方特色浓厚的旅游伞产品(臂如,在伞面的图案设计上,既可使用建德山水图案,也可衬绘建德风情,或以《水浒传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三国演义》等历史名著的故事、人物为题材),增强产品的文化底蕴、艺术内涵和收藏、欣赏价值。在现有基础上,广泛开展市场调查和市场营销,生产销售礼品伞、广告伞、道具伞、艺术伞,丰富产品系列。组织专业营销队伍,迅速申报自营出口权,办理自营出口业务,和外商进行直接交易,减少中间环节,增加产品附加值。注重内地沿海城市、大中城市和风景名胜旅游区的市场开发,在这些地区设立营销窗口,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双管齐效。通过产品包装、印制精美的产品宣传册、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的产品交易会、建立专业网站、发布产品广告、建立产品责任机制等市场化运作,树立产品形象,提高产品知名度。发扬“四千”精神,推介产品,感动客户,占领市场。

3、政府加大伞业行业的提升扶持力度。我镇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政策,加大力度鼓励企业创名牌、争品牌,对获国家、省、市名牌的企业镇府分别给予5万、2万、1万元的奖励。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创建全国制伞名镇。着重发展“千岛湖”牌雨伞,将其做大做强,创出品牌(目前该品牌已经成功创建杭州市著名商标)。现该公司正于国外客商洽谈合资事宜。洽谈成功后,“千岛湖”牌雨伞将有80%可销往国外市场。

4、完善管理服务体系。三都伞业协会为了项目的上马,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,组织管理好本地区的制伞行业,从去年开始我们就着手于协会的改建换届工作,各个方案已经得到市有关部门的同意,会员们正在酝酿协会班子的人员配备,办公地点及办公设备也都已落实,计划月底召开会员大会。为我镇管理好制伞行业,开拓市场,提高产值夯实了基础。